伪狂犬疫病防控方案
发布时间:
2018-08-08 00:00
作者:
田维普
近年来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阳性率调查统计
从2011年开始伪狂犬病在我国的感染流行逐渐上升,大约在2011年~2014年这几年时间,感染的猪场很多,发病的猪场也很多,至今为止伪狂犬在猪场的阳性率仍然很高,流行也时常出现给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中岸生物技术老师结合在近几年服务的规模猪场,对伪狂犬近几年发病流行场症状整理如下。
种猪:对妊娠母猪的影响,主要是繁殖障碍疫病,可以引起母猪的流产、产死胎以及产木乃伊胎,实际上还可以引起母猪的发情障碍。
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特别是15日龄以内的仔猪,一旦感染了伪狂犬病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发病,引起神经症状、痉挛,有呕吐、腹泻症状,死亡率可以达到100%;断奶仔猪一旦感染了伪狂犬病病毒,发病率较高可达40%左右,死亡率也可达20%左右。
生长猪:对生长猪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主要是(类似流感)轻微的一些呼吸道临床症状,无继发感染死亡率尽1%~2%;如出现继发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损失会明显加重
免疫伪狂犬疫苗后仍流行的原因
1.疫苗质量
抗原性、含量低、纯度、佐剂选择
2.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空白期过长
a. 免疫时机把握不正确,尤其是仔猪的首免时间
b. 免疫次数不足,商品猪尽免疫一次
c. 免疫剂量不足
3.消毒措施缺乏或不严、缺少(人、猪)隔离措施
4.病原或新的流行毒株出现
引进种时伪狂犬病原引入;变异株的毒力较强
5. 饲养与管理不当
做好“三度一通”
“伟之安”疫苗接种优势:
1、改善已经感染猪只的临床症状及降低损失,缩短病程
2、降低已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只的病毒排量和排毒时间
3、快速诱导产生大量细胞免疫因子及干扰素
4、减少感染,提升病毒感染健康猪时的病毒数量
伪狂犬病毒含量测定对比
BSA含量越高免疫的副反应越大
对伪狂犬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采取的措施、手段肯定是有差异的。
伪狂犬病阴性猪场和尚未受到伪狂犬病病毒新毒株感染的猪场: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引种监测严防新毒株的传入;如周边感染压力较大可采用疫苗免疫,本类猪场种猪:每年2~3次普免,每次2头份伪之安;生长猪群:一般没有必要进行仔猪滴鼻和早期疫苗免疫,可采取6~7周龄和10~12周龄各免疫一次“伪之安”,每次1头份。
野毒阳性猪场:
而对阳性猪场,要降低伪狂犬病病毒在猪场的传播,也就是说降低它的感染率,降低种猪群gE抗体的阳性率,最终达到净化。
1、加强生物安全,a.猪场的灭鼠工作,因为老鼠是可以传播伪狂犬病病毒的,它可以造成水源和饲料的污染,造成猪群的感染;b.引种,引种的控制很重要,因为种猪可以携带伪狂犬病毒,所以我们引种一定要引阴性的种猪、gE抗体阴性的种猪;c.人员的控制;d.运输工具的卫生消毒,特别是清洗、消毒、干燥。
2、强化疫苗免疫
3、严禁使用野毒感染公猪的精液
4、确保阴性后备母猪的补充,逐步淘汰伪狂犬野毒阳性猪群
发病猪场免疫方案:
通过加强免疫次数和提升免疫剂量减少感染猪群的排毒和临床损失,同时做好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控制继发细菌性疾病
1、所有小猪紧急注射伪狂犬弱毒疫苗(伟之安)3头份
2、初生仔猪第一天注射伪狂犬弱毒疫苗(伟之安)1头份,同时滴鼻1头份
3、全场公母猪紧急注射伪狂犬弱毒疫苗(伟之安) 3头份
4、30天后所有猪群加强免疫一次,母猪2头份,仔猪1头份
种猪野毒感染场:
1、转阳场防控的基本原则
a. 严禁使用野毒感染公猪的精液
b. 确保阴性后备母猪的补充
c. 逐步淘汰伪狂犬野毒阳性猪群
2、野毒阳性种猪群的免疫程序
a. 每年4次注射免疫,每次(伟之安) 2头份
b. 后备猪应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每次(伟之安) 2头份
3、仔猪免疫程序
1-3日龄仔猪滴鼻免疫1头份/头伟之安
6-7周龄仔猪肌注1头份伟之安
10-12周龄仔猪肌注1头份伟之安
16周以后肌注1头份伟之安(生长猪饲养周期较长的猪场或育肥猪存在gE二次转阳)
4、净化
净化:免疫——(伟之安);监测——gE-ELISA检测种猪群(gE抗体阳性种猪);淘汰——清除gE抗体阳性种猪;替换——引入gE抗体阴性后备种猪;清群——清除gE抗体阳性种猪群、PRV感染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