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妈妈关爱行动|带您读懂猪流行性腹泻(PED)
发布时间:
2018-10-25 00:00
作者:
技术服务部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仔猪呕吐、腹泻、脱水、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于1971 年在英国被首次报道,随后在日本、德国和比利时等许多国家均有报道,我国于1983 年首次发现该病,随后开始在我国呈散发性、区域性流行。但自2010 年末开始,我国猪场陆续暴发了由PEDV引起的以新生仔猪严重呕吐、水样腹泻、肠道出血和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的“顽固性腹泻”疫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现在普遍认为PED是未来危害仔猪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为全面掌握目前我国猪群中PED 流行现状,我们查阅2010 年开始流行以来我国在PEDV 毒株分离鉴定、流行病学监测等方面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出了目前我国PEDV 的流行现状与流行特点,对目前我国PED 的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一、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导致猪群发生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 RV)和猪Delta冠状病毒(PDCo V)。
不同病原所占比例(2011-2017)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
PEDV基因组及病毒颗粒结构示意图 不同基因型所占比例(2012-2017)
根据S基因序列的差异,PEDV可分为GI型与GII型,而GII型又可细分为GIIa型与GIIb型,目前我国PEDV的流行毒株主要为GII型(88.5%)。
三、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机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猪中的发病机制
接种病毒后时间
6h回肠中发现病毒,呼吸道中没有
12-24h病毒在小肠细胞质中增加
12-2h粪便中发现病毒抗原
峰值在感染后的24-36h
严重的水样腹泻,脱水,在2-3天内死亡
日龄大的猪于7d内可以恢复
四、PED近几年发病特征
五、分析与讨论
目前,我国猪群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相当普遍,截至2018年1月中旬,我国腹泻疫情屡屡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的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近年来的腹泻疫情,在临床生产实践中一些经典的腹泻疫苗不能很好地抵抗疾病,因此,饲养者们通过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才是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
当怀孕母猪产生免疫并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其后代,可停止发生(10版猪病学)。
多年来,中岸生物对PED疫苗的研发工作一直没有停滞。筛选和培育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高抗原效价的毒株是疫苗研制成功的关键。动物机体抗感染免疫的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非常重要。但是,与灭活疫苗相比,弱毒疫苗的安全性与保护效果更为受到关注。目前,基于腹泻疫情发生形势的变化,结合现有腹泻疫苗研究概况,我们认为今后对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研发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