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妈妈关爱行动-------猪蓝耳病(PRRS)防控指南
发布时间:
2019-06-17 00:00
作者:
王琦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又称蓝耳病)是一种由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PRRSV粒子呈球形,迄今发现有7种结构蛋白,分别是N蛋白(核衣壳蛋白)、M蛋白、GP2a、GP2b、GP3、GP4、GP5蛋白。PRRSV毒株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美洲型毒株。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小猪最易感;PRRSV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家猪是唯一的宿主。PRRSV专嗜于猪肺泡巨噬细胞,导致感染猪的免疫抑制,猪群感染PRRSV后,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对防控带来很大难度。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该病可通过接触、空气、精液、胎盘等传播。目前,PRRS主要以持续感染、继发感染为主要特征。
1、细胞免疫为主的应答机制:
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分为体液免疫(抗体介导)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针对外源性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而细胞免疫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均能产生免疫应答。猪体免疫弱毒疫苗后,不仅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而免疫灭活疫苗则主要产生体液免疫。
猪在免疫了PRRS疫苗之后,早期出现的针对N蛋白的抗体没有中和活性,对动物机体不产生保护作用,而有中和活性的中和抗体出现相对较慢,且水平很低,感染后2-5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检测到。因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及PRRSV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机制的独特性,PRRS弱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更加理想。
蓝耳灭活苗对预防蓝耳可能是无效的,还可能加重病情。蓝耳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主要侵害部位是肺部,损害肺泡内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所以PRRSV又称免疫抑制病毒。蓝耳病毒是任何药物不能杀死的,灭活苗只产生体液免疫抗体,体液免疫抗体有可能提高了PRRSV被巨噬细胞吞噬的效率,从而加快感染;真正有效地清除病毒的是细胞免疫,杀伤性T细胞免疫对蓝耳病毒是真正的防御和清除!
已有大量临床使用证明PRRS弱毒活疫苗能有效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缩短病毒血症、降低排毒和异源毒株感染机率。2000年开始美国的猪场分别在37%的能繁母猪和4.3%的断奶仔猪中使用PRRS弱毒疫苗,超过了灭活疫苗的使用比例(13.2%、0.5%)。合理地使用疫苗,加上严格的管理措施,使美国的猪场中发病的能繁母猪被确诊为PRRS的比例,由2000年的76.7%下降到2006年的69.2%,发病的断奶仔猪被确诊为PRRS的比例也下降了1个百分点。意大利和菲律宾90%以上的猪场采用PRRS弱毒活疫苗免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疫苗免疫可以降低疾病的表现,但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感染。PRRSV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病毒在宿主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增强。有实验表明,感染猪经常表现为在高PRRSV抗体水平情况下,也能检测到PRRSV的长期存在。
3、一个猪场只有充分掌握各生长阶段猪群、不同时段的蓝耳病ELISA抗体水平,才能判断猪场处于“稳定与否”、“安全与否”、“发病与否”的状态,然后根据不同阶段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可以做抗原检测,判断猪场蓝耳病毒株的流行情况。
4、蓝耳病的严重程度,与 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等疾病的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有极大关系,做好这些疾病的基础免疫对减少蓝耳病的危害具有极大意义。
1、经典毒株—R98株,高度安全,该毒株为从加拿大进口PRRS抗体阳性健康种猪群分离到的美洲株,通过大量猪场使用证明该毒株遗传性状稳定、高度安全。
2、与中国蓝耳病流行毒株NADC30-like具有高度同源性,对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国际上,经典毒株VR2332致弱的蓝耳病活疫苗,1987年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明尼苏达州及衣阿华州分离得到,1992年致弱成活疫苗,应用至今仍然具有很好保护力。R98株与VR2332株的同源性超过99.5%)。
3、兰芷优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及细胞免疫,2周即可产生保护力。免疫保护期可达4个月以上。
4、通过持续免疫兰芷优,可以降低猪场野毒株、强毒株的感染机率,从而使猪场中的ELISA检测的抗体水平降低并且更加整齐,使猪群处于蓝耳病稳定的安全状态。
5、兰芷优配有添加专用免疫增强剂的稀释液,搭配兰芷优使用,产生免疫快、保护期长、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