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首选中岸疫苗“呼舒平”
发布时间:
2019-12-05 00:00
作者: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喘气和咳出带血的分泌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各种日龄的鸡都可感染,以4~10月龄的鸡最易感染,可引起感染鸡产蛋下降和死亡,近几年肉鸡也开始发病,在我国较多地区发生和流行,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
一、病原介绍
ILTV 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的禽疱疹病毒 I 型,在外界不易生存,一般通过接触才能感染,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黏膜感染,还可通过持续感染代代相传,易出现周期性带毒、排毒的形式。ILTV可存在于外表健康、无任何临床症状、无发病和死亡的鸡群,往往病愈鸡成为带毒鸡,带毒时间可长达 2年。现在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经证实,三叉神经是 ILTV 潜伏的主要部位,受到应激的潜伏感染鸡,病毒可以被激活,大量的复制排出,所以传统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ILT 的暴发和流行。
迄今为止,兽医学界认为在世界范围内ILT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它不同的毒株在致病性上可有明显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同一地区,都可存在毒力差异很大的不同毒株,尤其是弱毒株的存在,因长期隐性带毒排毒,给本病的控制和根除带来很大的困难。
ILTV大量的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他的抵抗能力很弱,在暗光下的鸡舍内最多存活一周,55℃只能存活1~15 min,37℃存活22~24h。对一般的消毒剂敏感,如来苏水或1%苛性钠1min即可将其杀死。所以说本病夏季不易发生,有效的消毒可以很好的控制本病。
二、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幼龄火鸡、野鸡、鹌鹑和孔雀也可感染。鸭、鸽、珍珠鸡和麻雀不易感。哺乳动物不易感。
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经呼吸道及眼传染,亦可经消化道感染。由呼吸器官及鼻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播媒介,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种蛋蛋内及蛋壳上的病毒不能传播,因为被感染的鸡会在出壳前死亡。
病毒通常存在病鸡的气管组织中,感染后排毒6-8天。有少部分(2%)康复鸡可以带毒,并向外界不断排毒,排毒时间可长达2年,有报道最长带毒时间达741天。由于康复鸡和无症状带毒鸡的存在,本病难以扑灭,并可呈地区性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
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病一旦传入鸡群,则迅速传开,感染率可达90%~100%,死亡率一般在10%~20%或以上,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50%~70%,急性型一般在10%~30%之间,慢性或温和型死亡率约5%。
三、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人工气管接种后2~4天鸡只即可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株的毒力有关。
发病初期,常有数只病鸡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鸣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在鸡舍墙壁、垫草、鸡笼、鸡背羽毛或邻近鸡身上沾有血痕。若分泌物不能咳出堵住时,病鸡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白: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迅速减少(可达35%)或停止,康复后1~2个月才能恢复。

病程:最急性病例可于24h左右死亡,多数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症状较轻,只是无精打采,生长缓慢,产蛋减少,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一般较低(2%),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和应激因素存在时,死亡率则会增加。
四、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组织,病初粘膜充血、肿胀,高度潮红,有粘液,进而粘膜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粘液或血凝块,气管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
由于剧烈咳嗽和痉挛性呼吸,咳出分泌物和混血凝块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甚至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肺一般正常或有肺充血及小区域的炎症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时,气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细胞水肿,纤毛脱落,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粘膜细胞变性。病毒感染后12h时,在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出现临诊症状48h内包涵体最多。病毒接种鸡胚组织细胞12h时后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五、现场诊断
①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因条件不同而差别大。
②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
③剖检死鸡时,可见气管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以后者最为特征。气管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
六、抗原、抗体检查
检查本病的抗原和抗体的方法有荧光抗体法、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核酸探针、 PCR、ELISA、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等。郑世军、甘孟侯建立的Dot—ELISA法,对发病鸡群口咽、泄殖腔拭子检查,检出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2%(162/202)、75.41%(92/122),敏感性好。
七、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疫苗免疫接种方案
1、防治理念
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生物安全,避免免疫鸡或康复鸡与易感鸡混养,重视环境消毒卫生,减少环境中的残存ILTV,从而可以避免易感鸡受到感染。
ILTV以细胞免疫为主,对ILTV产生保护效应机制在于气管处的细胞免疫反应。切除法氏囊或以环磷酸胺处理的鸡,尽管不能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但仍可产生完全的保护力。正常的鸡接种ILTV疫苗28~30d后,以强毒攻击时,在气管处完全阻止病毒的繁殖。因此为了控制ILT的暴发,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活疫苗免疫接种。因弱毒疫苗有潜在散毒的危险,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新的喉气管炎疫苗,如 DNA 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虽然这些疫苗在生物安全性上比较好,但是由于 DNA 疫苗临床保护率不高 ;亚单位疫苗接种量大、成本高,不能阻止感染 ;基因缺失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受载体病毒母源抗体影响,免疫保护率低 ;所以这些疫苗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广泛使用的疫苗是弱毒疫苗。某些弱毒疫苗可引起免疫鸡发生较强的接种副反应,因而选择疫苗时应主要使用接种副反应小、遗传性能稳定、毒力不会返强、免疫保护率高的优质疫苗(例如中岸生物“呼舒平”疫苗),使用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生。
由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潜伏期长(6~12d),传播速度相对缓慢(全群鸡受到感染大约需要1~2周的时间),发病早期应用传喉疫苗(中岸生物“呼舒平”)紧急免疫,同时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山西瑞象吉米星(10%替米考星溶液)防止继发感染,同时饮水中加入山西瑞象瑞沃喉润宝(麻杏石甘口服液),来增加治疗效果,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中岸生物“呼舒平”疫苗
中岸生物“呼舒平”疫苗为鸡胚源致弱疫苗,收取绒毛尿囊膜,经过冷冻离心纯化精致而成的耐热保护剂冻干活疫苗,适用于 3 周龄以上的鸡。
(1)中岸生物“呼舒平”安全性试验3周龄SPF鸡超剂量接种“呼舒平”安全性试验,疫苗免疫后观察21d。(见表 1)

(2) 中岸生物“呼舒平”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见表 2)

(3)中岸生物“呼舒平”田间试验结果(见表 3)

小结 :实验表明中岸生物“呼舒平”疫苗无论是中等剂量还是大剂量免疫都非常安全 ;效力检验应用1/5使用剂量的疫苗免疫SPF鸡,3周后用ILTV气管内攻毒,可以获得100% 的攻毒保护。
3、结论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有利于减少本病的发生,但采用疫苗接种易感鸡是控制本病的最佳方法,选择优质疫苗是提高免疫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试验和广大用户的应用,中岸生物“呼舒平”疫苗无任何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因为本病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建议 3 周龄以上应用疫苗效果好。
4、蛋鸡、种鸡参考免疫程序(免疫程序见表 4)。

5、白羽肉鸡一般在5-7日龄刺种免疫;饲养 60 日龄以上的优质鸡建议在 5 ~ 6周龄左右加强一次免疫。
6、中岸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呼舒平
(1)本品系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K317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后,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2)高抗原含量,每羽份病毒含量应不低于104.0EID50。
(3)安全可靠,每只气管内注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强毒株0.2ml(含104.0EID50),观察10日,免疫鸡应全部无症状。
(4)疫苗稀释后应放冷暗处,限3小时内用完。
(5)接种前、后要做好鸡舍环境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可减轻眼部感染。
(6)只限于疫区使用。鸡群中发生严重呼吸道病(如鸡传染性鼻炎、鸡支原体感染等)时,不宜使用本疫苗。
7、中岸生物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呼舒平”使用注意事项
(1)采用点眼或刺种的免疫方法,
(2)不宜采用饮水和喷雾的免疫方法。
(3)可用于紧急免疫。
(4)MG阳性鸡群,接种3天后部分鸡的眼结膜有反应,3-4天即可恢复。
(5)有病的鸡使用效果不稳定,不可接种有呼吸道的鸡。
(6)仅用于发生过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地区。
(7)免疫后的鸡群4周内不得接触小日龄的未免疫鸡群,防止散毒。接种后10天内不准许接种其他呼吸道疫苗。
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案例
1、发病情况
2019年秋末冬初时,气温逐渐变冷,湖南益阳当地养鸡户崔某,饲养黄鸡1500只,日龄35d,初期甩头,咳嗽,继而呼吸困难,有时咳出带血丝的粘液,食欲降低,被毛粗乱。用上呼吸道药物治疗3d无效,每天都病鸡死亡,找到湖南生物销售人员帮忙解决。
2、临床症状
鸡群食欲降低,每天的饲料量减少,个别鸡精神沉郁,被毛松乱,甩头、肿眼、流泪、咳嗽,有的呼吸困难,有的咳出带血丝的粘液,血丝都甩到鸡笼上,特别是晚上,鸡舍内有拉锯的声音。
3、剖检变化
户主带来一只活鸡,一只死鸡。活鸡剖检:气管环状出血,特别是喉头出血严重,其它器官基本正常,没有病变表现。死鸡剖检:喉头、气管出血,气管内有条状出血渗出物,肺、气囊、心脏、肝、肾等基本正常。取样送实验室做进一步确诊。
4、诊断
根据发表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怀疑感染鸡传喉病毒。实验室利用所送病料,进行PCR检测,显示阳性。确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
5、防治措施
①隔离:把病鸡捡出,单独饲养,搞好环境卫生,适量通风换气。
②紧急接种:全群用湖南中岸生物传炎性喉气管炎疫苗“呼舒平”1.5倍量+青霉素(1只鸡1万IU)点眼紧急接种,同时用山西瑞象吉米星(10%替米考星溶液)150千克水/100ml +山西瑞象瑞沃喉润宝(麻杏石甘口服液)250千克水/500ml,连续饮用3-5天。
③消毒:鸡舍外周围大面积消毒:用0.5%的戊二醛喷雾消毒,防止其它病毒、细菌的传播和感染。
6、小结
①根据一系列的情况,确诊为传喉病。
②过4d后回访,疫情得以控制,食欲基本恢复正常,死亡停止。
③一旦发生该病,只用药物,是难以控制的,必须紧急接种疫苗,才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④免疫方法:涂肛用疫苗多,但应激反应小;滴眼用疫苗少,应激反应大些,但是,添加是青霉素以后,应激反应就降低了。
⑤通过该病例得出:大小鸡都易感染,必须提早做好疫苗免疫和加强饲养管理。
⑥鸡群发病后及时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九、白羽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
1、肉鸡的流行特点
近些年东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和河南等地区出现;一旦传入鸡群,则迅速传开, 肉鸡感染以呼吸道症状突然增加,2天便可传满全群; 感染率可达 80%~90%, 死亡率一般在10%~20%或以上, 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 50%以上; 通常受直径 1 公里发病的产蛋鸡群水平传播后感染。鸡场发病后每栋之间传播需要 3~5天 (如果隔离措施得当可以避免全场发病)。
2、肉鸡的临床表现
病毒株毒力差异,症状也不尽相同。 最急性病例可于 24 小时左右死亡,多数 5~10 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 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症状较轻。 早期见单侧性眼红、流眼水、流鼻水,后期眼肿、部分眼盲。咳嗽, 部分病鸡咳出血痰,呼吸时发生咕噜咕噜的声音,严重时伸颈张口呼吸, 并发出喘鸣声。 如喉头大量黏稠分泌物堵塞, 冠发紫, 引起窒息死亡。 患鸡采食减少或停食,消瘦。
最急性病例可于 24 小时左右死亡, 多数 5~10 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 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 症状较轻, 只是无精打采,生长缓慢,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死亡率一般较低(2%),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 。 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和应激因素存在时,死亡率则会增加。
3、肉鸡剖检病变
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严重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的鲜红出血斑和淡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气管环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有的患鸡喉头和气管腔内有灰黄色或红色或乳白色块状或条状纤维素性分泌物,有的患鸡病变延至肺部,一侧或两侧肝变。
4、病毒分离
取典型病变患鸡的喉头、气管及分泌物病料经处理后接种SPF鸡胚,观察绒尿膜上痘斑病灶。
5、肉鸡ILTV的防控
①白羽肉鸡一般用湖南中岸生物ILT疫苗“呼舒平”在5-7日龄刺种免疫;饲养 60 日龄以上的优质鸡建议在 5 ~ 6周龄左右加强一次免疫。
②ILTV具有潜伏感染的特性;免疫鸡群与非免疫鸡群相互接触,非免疫鸡群就可能造成同居感染。
③发病鸡群每天带鸡消毒;药物对症治疗;扩张气管、稀释痰液(山西瑞象瑞沃喉润宝“麻杏石甘口服液”)、控制制支原体感染(山西瑞象吉米星“10%替米考星溶液”)。
十、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免疫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预防的主要方法是用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但免疫接种后口天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加出现采食量下降、流泪、眼肿、失明甚至出现死鸡现象,对鸡群造成一定的危害。
1、产生的原因
免疫方法不当:在生产中有不少养殖者为省事而采用饮水免疫,使个别鸡免疫效果不确切或出现散毒现象导致毒株返强而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最好采用泄殖腔接种或点眼接种,而毒力强的疫苗采用点眼免疫很容易引起眼部病变或大群发病。接种疫苗时剂量过大或有意加大疫苗用量,就会导致疫苗反应过大引起鸡群发病。个别在点眼、滴鼻后疫苗未吸入就把鸡放开常把疫苗甩出影响免疫效果。在免疫中出现漏防现象也会导致部分鸡感染发病,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时间过短容易出现应激反应。
鸡群健康状况不良:若免疫时家禽有呼吸道症状或有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新城疫等疾病易导致免疫不良反应使呼吸道症状加重。鸡群营养不良、整齐度差,抵抗力下降,免疫后也易造成免疫不良反应的发生。
环境条件差:鸡舍通风不良氨气和粉尘含量过高洞养密度过大,天气急剧变化室温忽高忽低,受大风、贼风等不良因素影响时鸡群很容易发生呼吸道和眼部炎症,若此时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免疫不良反应就会加重。
2、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加强通风保证空气新鲜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及时清粪,保持清洁卫生,减少鸡舍中氨气和粉尘的含量增加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的含量,保证上皮细胞完整性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在免疫前后注意天气变化,若遇到恶劣天气最好不要免疫,以减少应激因素的产生。
免疫前及时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并适当用药:在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时注意观察鸡群健康状况特别注意有无呼吸道症状,若有则禁止接种。免疫接种前三天适当添加抗支原体和传染性鼻炎的药物如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等,以减轻或防止潜伏期疾病的发生。
掌握正确的免疫方法:严格按照疫苗厂家说明书上提供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弱毒疫苗最好使用泄殖腔接种或点眼,防止漏防、误防特别是点眼时一定要待疫苗吸入后再放鸡,同时要注意防止个别鸡乱跑出现漏防现象。
免疫接种后的管理:免疫接种后3-5天在鸡群饲料中适当加入治疗支原体及鼻炎的药物,防止呼吸道或眼部疾病的发生。
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免疫前后一星期内严禁接种其他疫苗,接种疫苗后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可以减轻应激反应的产生。接种疫苗后4天对鸡舍每天进行一次带鸡消毒,防止疫苗的扩散和毒力返强。